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建> 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有效融入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

2024-03-19 16:44:53 来源:央媒之声 编辑:文莉 浏览次数:7655
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加强舆论引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主要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中尚未设立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修课程,因此开展中国...

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加强舆论引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主要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中尚未设立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修课程,因此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进思政课课堂,加强青少年正确宗教观的教育就尤为重要,这将有益于时代新人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时代本领,勇担历史重任。本项目研究涉及如何以党的宗教政策指导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科学无神论教育、抵御大学校园宗教渗透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具有实际意义;涉及用什么样的科学理念和方法架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要内容的问题,有较大理论意义。

一、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201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做好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高校进行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的意见》,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及2015年第二次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都强调指出,随着宗教传播对象和渠道的变化,防范校园传教和抵御渗透的形势更加严峻。本课题深入分析大学生信教原因、途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有效融入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相关章节及内容展开研究。加强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有助于深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无神论教育教学研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对于抵御宗教渗透和防范邪教,继续加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巩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有重要作用。

在校大学生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其宗教信仰现状是关键影响因素。因此,要全面调查、分析和研究北京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首先,对北京重点高校、普通院校、专科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抽样访谈,全面分析以0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信教现状、特点及原因。其次,北京大学生宗教信仰比例和趋势,以及北京高校不信教大学生的现状,包括不信教原因、对宗教的认识和态度、对迷信的态度、对宗教与邪教关系的认识、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认识、对宗教政策法规常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了解北京信教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渠道,信教大学生的政治面貌、民族、学科专业、生源地分布、家庭经济状况等。除此之外,也要对北京信教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对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掌握情况,以及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率、参加宗教活动场所的类别等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主要特征,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一是大学生宗教信仰的主要特征。从信教类别看,分析各主要宗教在信教大学生群体中的比例;从参加宗教活动情况看,分析信教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率及时间段分布;从心理动机看,分析信教大学生与一般信徒的区别;从大学生掌握宗教政策角度看,调查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政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认识和了解的具体情况。同时,还要分析大学生对宗教的宽容度,对宗教本质属性、宗教根源、宗教社会价值、宗教政策等了解和掌握的具体情况;研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渗透的形式、途径和特点,分析宗教网络、电子邮件、社交软件等在宗教渗透中所起的作用;二是信教大学生的信教原因。(1)国内环境方面。我国社会转型和急剧的社会变革引起一些不公平事件时有发生,容易使部分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迷茫和信仰困惑。(2)国际环境方面。苏东剧变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西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渗透,部分大学生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产生动摇。(3)大众传媒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敌对势力重视利用互联网和其他大众传媒技术进行宗教渗透。(4)家庭环境方面。有宗教信仰的家庭,很容易使学生在生活学中皈依宗教。(5)学校因素。个别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活力和吸引力、凝聚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无神论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6)学生因素。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关键期,猎奇心理比较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7)宗教因素。宗教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具有心理慰藉等功能,如果大学生因天灾人祸等原因而陷入困境得不到及时有效帮助和心理疏导,容易投入宗教怀抱。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政教分离、教育与宗教分离、宗教不得干预教育的原则,这是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的。因此,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大学生实际,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有效融入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

二、对策建议

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主要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缺少的内容。现阶段北京市部分高校会不定期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学宣传活动,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开设一些宗教观方面的选修课或讲座,加强相关政策理论学,或组织一些宗教知识竞赛,吸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辅导等,但是目前首都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中尚未设立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修课程,极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这方面的实际工作。

新形势下,随着宗教传播对象和渠道的变化,防范校园传教和抵御渗透的形势更加严峻。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应树立“大教育、大教学”观,坚持从思政课的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因素深入开展调查和研究。总起来说,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提升:

一是系统架构新时期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基本问题的理论、党的宗教基本方针与基本政策、防范和抵御大学校园宗教渗透以及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架构为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教育内容体系,蕴含了从理论到政策,从知识到实践,从手段到目标的教育逻辑思维,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内容。

二是系统阐述坚决防范和抵御大学校园宗教渗透的危害性、重要性和措施途径。把该问题放到党的整个教育事业的大局去考虑,放到国家长期的教育战略和规划去思考,切实把防范校园传教和抵御宗教渗透问题落实落细落小,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特别是处理突发事件的机制。

三是充实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的内容。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组成部分。应该对大学生开展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使其牢固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了解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教育自己;应该开展反封建迷信的教育,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区分宗教与迷信,坚决剔除愚昧,崇尚科学;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学生,懂得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在本质上是根本对立的,这是有神论、唯心论与无神论、唯物论在信仰问题上的哲学分野,在思想领域是不可跨越的鸿沟,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

四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教育的教育长效机制。正确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宗教观,掌握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理论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及宗教问题。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有利于大学生从根本上认清宗教的本质、产生根源和社会作用,学党的宗教政策,自觉防范和抵制各种宗教在大学校园的渗透活动,维护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高校应坚持不懈地开展宣传教育,构建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教育的长效机制,坚持学常态化,注重点面结合,既着力解决“点”上的具体问题,更在“面”上取得突破,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教育的长效机制。

五是建立校园传教和抵御校园宗教渗透防范机制。大学校园宗教渗透,严重冲击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尤其是直接妨碍了社会主义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落实,不利于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严重危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是积极灌输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不利于大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高校防范宗教传教和渗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创新教育载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武装师生头脑,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防控宗教渗透工作的能力,并整合各部门力量协同配合,与此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切实做好特殊学生的帮扶和教育工作,为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提供保证。

目前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中尚未设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修课,所以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主要依托思政课课堂教学。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进课堂,研究成果将为北京市相关教育部门提供可靠可信的的一手资料,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宗教问题专题教学提供参考资料及对策借鉴,研究成果供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参考,研究报告、教学课件等研究成果已从 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应用,进一步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在抵御宗教渗透方面的主渠道作用。

作者:李雪铭,博士,北京联合大学教师. 本文系2023年度北京高校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会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有效融入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对策研究 ”,(课题编号:2023TZC14 )阶段性成果.


分享到